在面對人生小挫折的時候,有些人因為無法忍耐、和過度急躁,就不滿現實,以為過去的日子,總比現在的日子好。這樣問是沒有智慧的,因為人生的每一階段都有其「陰暗」和「光明」的一面,就如以色列人在曠野的時候,以為在埃及的日子更好,這是不健康的懷舊。人只想到過去美好之處,卻忘記了過去也有不好的地方,何況現在也有美好之處。
年輕人容易不滿現實,因為他們要承擔的責任多,要處理的事既複雜又困難,對四周的環境和際遇自然多生不滿。隨著年紀愈大,就愈愛「懷緬過去」,感覺自己「沒有能力」改變現實,又不在體制之內,對現今許多的事又都「看不順眼」,真有「一代不如一代」的感覺。不健康的懷舊,或對未來不合實際的憧憬,都是沒有好處的,是不成熟的表現。
有些母親總是想著「等孩子長大,我就可以做自已想做的事了。」另外也有不少父親認為「等孩子都長大,自已的人生已經什麼機會都沒有了。」每個人都會有一段這樣的時期,不過那也是飛躍前的準備期,不是嗎?年歲增長是一種成熟,也就是淬煉。我們的誕生不是為了衰老死去,信主的人不會日漸衰敗,只會越來越好。親愛的,珍惜現在,期待美好!
吳炳偉牧師 - 每日一句話 - 12/08/2012–申請加入 pastor.herbert.wu@gmail.com
矽谷禾場與基督教會 - 2586 Seaboard Ave, San Jose, CA 95131 (408)777-0500
下載此靈修信息:https://1drv.ms/f/s!AksinKPVpQJCwCqjwUVZs6hpX6LO
信息分享:
神為我們預備居所,永遠的居所,我們在當中可以永遠得到滿足的居所。耶穌很快要面對十字架,祂體會祂離開後,門徒的驚惶、恐懼,心裡憂愁,所以祂說:「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你們信神,也當信我。」信神原文有進入一字,這相信要進入神裡面,耶穌對門徒說他們要這樣信入神,也要這樣信入祂裡面。
很多人信神,是頭腦上相信有神,相信耶穌,卻沒有進入耶穌裡。由信到進入,必須完全順服耶穌說的話,神所啟示的話,願意遵行才是信入。耶穌說:「你們信入神,也當信入我。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很多人不明白這句經文,當時門徒不明白,今天很多信徒也不明白。
很多人想像在天堂,將來有很多地方,像地上有很多房屋作住處的地方,但你若這樣想,你沒法明白耶穌接著說的話,「我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我在那裡,叫你們也在那裡。我往哪裏去」。我往哪裏去是指去那裡呢?若你繼續往下讀,你知道祂往父神那裡。耶穌去、耶穌來是甚麼意思呢?當時耶穌去,指祂上十字架,原來耶穌上十字架,是為我們預備可以進入那地方,那地方就是救恩,耶穌上十字架是為我們預備救恩。
叫我們透過救恩,透過耶穌的預備,我們可以往那裡去,所以耶穌說:「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必再來」指基督的復活。耶穌不單預備救恩,祂還復活,讓我們因基督的緣故,在基督裡面。「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在基督裡面,因基督已復活,因此門徒能在耶穌基督裡,「我在那裡,叫你們也在那裡」,否則這句話解不通,因為耶穌在天上,門徒怎能在天上呢?所以這是靈裡生命關係的結連。
因此耶穌接著說:「我往哪裏去,你們知道;那條路,你們也知道。」意思耶穌因著成就救恩,復活後,祂回到父神那裡,所以耶穌多次對門徒說:「我在父裡面,父在我裡面,‧‧‧你們在我裡面,我也在你們裡面。」「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指到在神裡面肢體合一,住處是包含很多生命的肢體,所以是眾數的合一。
原來神為我們預備的是進入神裡面,我們沒想像過有天與神一起,住在神裡面,在父裡面。不是我們能做到,因耶穌的緣故,我們能住在神裡面。因此你明白聖經啟示神的帳幕在人間,這是生命完全的結連。我們感謝神,當我們有耶穌,已住在父裡面,所以不孤單,有耶穌,也有父神,有聖靈,越來越親密,我們已住在神裡面。
我們比門徒更清楚知道,因為我們裡面有父神、耶穌、聖靈。當我們住在神裡面,會發現我們的生命是輕省的,可以除去憂愁、恐懼,因為知道自己住在神裡面。問題是很多信徒不曉得自己住在神裡面,因為他未信入神裡面。你若不能信入耶穌,不信入神裡面,你永遠像流浪漢找不到家,你不能住在裡面,不能與神有家的結連,只在外圍,因為沒有信入神。
這信並不難,只是願不願意,當你仍認為可以相信自己,你不會信入神;當你仍認為可以相信你擁有的,你不會信入神;當你仍認為你可以相信你身邊的人,你不能信入神。所以耶穌讓我們知道我們要撇下一切跟從祂,才能信入神,能住在神的家裡。盼望我們能經驗這靈裡的居所,是神已為我們預備的,使我們在當中經驗家的滿足。
禱告:
「神阿!感謝祢!讚美祢!因為祢已為我們預備了家,預備了居所,我們要住在祢裡面。家裡不是只有我,有父神祢、有耶穌祢、有聖靈祢,並且有很多弟兄姊妹,使我們在這家裡,能享受基督的愛、父神的愛、聖靈的愛、弟兄姊妹的愛。神阿!感謝讚美祢!我們有份在這家裡,是祢所預備的地方,完全是祢的愛、祢的恩典。我們讚美祢!求祢祝福我們,讓我們的生命在祢裡面不斷更新改變,在父神、基督、聖靈裡,享受到祢奇妙、豐富、滿足的愛。主阿!感謝祢的愛!讚美祢的愛,讓我們能在這家裡。感謝祢!聽我們祈禱,是奉靠主耶穌名求,阿們。」
“知識”原文 epignōsei,英文譯作 knowledge,這個字在弗一章17節中文聖經譯作“真知道”。在西三章10節亦譯作“知識”—“穿上了新人;這新人在知識上漸漸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注意,保羅說這新人在知識上更新的結果,會使信徒的靈命長進,像主的形像。由此可見這“知識”不是指普通的知識,是指對神方面之認識的“知識”。
“見識”原文作 aisthēsei,KJV 譯作 judgment,意即判別,但 NASB 和 RV 都譯作 discernment,是辨別或辨認的意思。本字新約只用過這一次,含有鑑別、識別、鑒察的意思,所以它是注重我們在經歷方面的判別力。
保羅的禱告,是求神使腓立比信徒在認識神的知識上,和經歷神的見識上多而又多。“多而又多”就是不斷長進,十分豐富,綽綽有餘的意思。
腓立比人是很有愛心的;從他們對待保羅方面,可見他們比別的教會更有愛心,因他們在保羅離開他們之後還是常供給他的需用(腓4:15-16)。保羅在馬其頓工作時,照聖經所明記的,只有腓立比教會在生活需用上供給他。可見他們的愛心必然十分真誠,而且相當長進;所以保羅很放心地接受他們的餽贈。他們既然特別有愛心,所以保羅就為他們禱告,求神使他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的見識上,多而又多”;不論對神的認識,和在經歷中對事物的判別能力,都大有長進,使他們有智慧,能夠照着神的旨意和人的益處,適當地運用愛心。
保羅的禱告顯示,信徒的愛心必須加上認識神的知識,和各樣判別事物的見識,因為真愛心是與真知識一同長進的。哥林多人的毛病就是他們的知識與愛心脫節,結果便生出驕傲自大(林前8:1),或是愚昧和受欺。愛心運用得不適當的結果,會受挫折而灰心冷淡。信徒若要在愛心上增長,不但要熱心待人,也要有屬靈的智慧去運用它。認識神愈多,認識神的知識便愈增加,屬靈的判別力也跟着長進,而愛心之運用也愈加適當,如此我們的愛心就愈易於受激發而增多了。信徒愈不憑感情和肉體的衝動行事,愈能在愛中認識神。這幾方面的長進是互為因果的。如此循序漸長,信徒的靈性生命,就會日漸豐富了。
新約書信讀經講義:腓立比書 / 陳終道 著 (goldenlampstand.org)
https://www.goldenlampstand.org/lib/epistles/read.php?b=Phil&p=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