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一首诗,影响教会复兴运动的边云波。 (照片来源/远东广播)
一首诗,激励无数同奔天路人,放下世上享受,坚定献身、踏上传道旅程;
一首诗,留名于教会复兴、学生工作、福音传回耶路撒冷的关键历史之页;
从昔日年代直至现在,当有人读、念它时,仍能触动心灵深处,使人落泪。
它不因时代的更迭,淹没在历史洪流中,
也不因作诗人的皓首苍颜,削减影响力,
复兴,可以来自一首诗,
这首诗,叫作—〈献给无名的传道者〉。
对比平实的诗名,它的内在,有着震撼人心的笔墨。以下是最有名的段落:
是自己的手
甘心放下世上的享受;
是自己的脚
甘心到苦难的道路上来奔走!
「选中」这条不自由的道路
并非出于无奈,相反地
却正是大胆地使用了自己的「自由」
所以,
宁肯叫泪水一行行地向内心涌流,
遥望着各各他的山顶!就是至死──
也绝不退后!
年轻的一代,或许没听过它;剥开这层历史,遂可知,在当时年代,它的问世、震撼人心;而这首诗的故事,其实离今日不远。
〈献给无名的传道者〉全诗共有6百多行,完成于1948年10月30日、凌晨1时半,作者是边云波弟兄,大陆人。
诗中道出神的工人,舍己回应上帝的呼召,传道的路途,有苦难、软弱、磨练,然神的爱与恩典,破釜沉舟的坚持与信心,牵着他们不放弃往前。
「是自己的手放下了世上的享受,
是自己的脚甘心到苦难的道路上来奔走!
所以,便宁肯叫委曲甚至死亡临头,
遥望着各各他的山顶,也绝不退后!」
这段最闻名的段落,在诗中多次重复;其中,也有着对无名传道者细腻的描述。
弟兄们!
你们是无声无息的磐石,
你们也是攻打前锋的尖兵!
你们是隐藏的教会的基础,
你们是没有功章的英雄!
你们只知道默默地埋头苦干,
你们早已经忘记了
舒适,安乐,地位,和虚荣。
讲台上听不见你洋洋地教训,
阔绰的礼拜堂里也看不见你的身影,
教会的报纸刊物上从没有你的地位,
华丽的「大牧师们」的卧房里
更没有你的床位和影踪!
你们,
你们是无名的传道者啊!
只有在被人遗忘的地方
才会发现你们的脚踪……。
多少神重视的工作里渗杂着你的血泪,
多少神重用的仆人们是你作成的事工,
你们叫多少不知名的灵魂得到了生命,
你们的祷告也带来多少的「时代的复兴」。
你们,
你们是无名的传道者啊!
〈献给无名的传道者〉鼓励了无数神国工人,使下垂的手、发酸的腿,重新挺起;唤起无数爱主的精兵,加入一生奉献的军队;而后因着印刷、出版,这首诗得以流传到更多地方,包括台湾。
「我是1958年进大学,在我读大学时,这个诗传到台湾来,大概大一、大二读到它,哇,当时在台湾也是引起非常大的震撼,写的实在太动人。」长年投身教会历史研究的宇宙光总干事林治平教授,曾和边云波见过几次面,并持续维系关系。
他回忆,初次读到〈献给无名的传道者〉时,当时他还是个大学生;大家都好奇地追问这号人物,但无人能回答。
随着两岸关系加温,才渐知道边云波的故事。「原来写完这首长诗以后,他(边云波)就捡拾起他仅有的行囊,徒步走进云南的山间偏乡,置身贫困乡野,成为一个传递爱的福音使者。」
因当时代政策背景,边云波曾被捕入狱,度过长年的狱中生活,直到1987年遭释、罪名获得平反;经历这些历史更迭、人生苦难,不变的是—宣教的脚踪。
边云波曾说过:「就是粉身碎骨也无法回报神的爱。」如今他已是耄耋之年,依然为宣教奔走,坚决为主作工到最后一刻。
这首诗,揭开一段教会复兴运动的历史
「边云波老弟兄,他跟中国教会史的关系很密切。」林治平表示,中国教会史在抗战时期有很大的转机;如山东大复兴运动,差不多都是在那个时代发展。
抗战阶段,后来政府搬到四川重庆,很多大学跟着集中在此,神就使用这个机会。当时的边云波,是中央大学学生,也因此到了四川,之后和赵君影、于力工几个人开始推动学生工作。
「那时有一个灵性的复兴运动,边云波是在第二届,当时的退修会里,他就决志奉献。他们这一批人,当时可以说是各地的菁英,因为都是大学生。他们信主、重生得救、奉献以后,带来很大的冲击(影响)。」
到四川前,边云波有接触教会,但未重生得救,他是到了重庆以后才重生,进而对福音产生很深负担。「当时他们那一批人,觉得要把福音传到未得之地,所以今天很盛行讲的西北灵工团(中国西北部的属灵工作团),还有福音遍传,都是他们这一批人(兴起的)。」
当时他们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这么多年下来,如今已逾80、90岁,还有一些已年过百岁,「他们这批人都蛮长寿的,受尽苦难,但都长寿。」林治平说。
这首诗,带下献身潮及学生复兴运动工作
我们这一辈的,多半就是读这个诗,就献身了。
〈献给无名的传道者〉完成后,开始被人传抄,当时没有出版,就靠着抄本流传出去。最初发表时,连边云波的名字都没有,但被转出去后,产生很大的震撼。
「他(边云波)的诗谈到生命与宣教工作,鼓励大家做无名的宣教士。」宣教的道路是很苦的,但正如诗上所写,是自己的手放下了世上的享受,是自己的脚甘心到苦难的道路上来奔走,写出许多人的心声。
「当时(读大学时)我们读到这个诗就觉得很感动,那时期就曾经把他的诗,选一部分在聚会里朗诵,也发生了很奇妙的效果。当时在朗诵他的诗时,有一些人受感动、就献身了。其中例如像李秀全、饶孝辑,我们这一辈的,多半就是读这个诗,就献身了,后来也都走上学生工作的道路。」
边云波他们对整个教会历史、现在的华人教会,以及福音要回到耶路撒冷,这源头就是和他们很有关系。「他们认为福音要从中国西北传回到耶路撒冷,这个影响到现今,扩散到整个世界,华人教会现今在这部分的反应是最多的。」谈到这首诗,林治平认为,「边云波的影响是不得了!」
这首诗,是神的一个托付
一首诗,影响一段复兴史;在那个福音艰困的年代,复兴,可以来自一首诗。边云波自己怎么看?
「应该说完全是神的恩典,我自己从来没有写过上百行的诗。」
边云波说,以往他只是写下几十行的诗,但那时,被许多无名传道者的脚踪、事迹所激励,特别是到边疆的许多弟兄姊妹。他有段时间,且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几乎每天晚上都提名为他们祷告。
有些人是他见过、认识或谈过话,有些则根本没见过,只知名字。「我有一个代祷的名册,就为那几个人祷告。」后来边云波自己也决志,要到边疆去,于是想写一首「自勉诗」。同时,也是分享给这些人,一同诉说主恩典,并坚定心志。
「本来是想写个短诗,可是没有想到在1948年的10月底,那时一下笔就止不住了,好像有圣灵的催逼,自己眼泪也止不住地往下流,写到一半的时候,我的心里面很清楚,这不是写给自己的一首诗,我想这是神的一个托付。」
于是,边云波更加求主加添恩典和力量。完成〈献给无名的传道者〉后,他感到在神面前完成一项神托付的工作。后来这首诗传出,获得广大认同,许多人都同感一灵。
「有人称赞作诗的人,我心里非常颤兢、恐惧,也是觉得不配,就是很希望大家都把荣耀归给神,是看见神的恩典能力,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
这首诗,今天活现在你眼前 首演就在今晚!
「我们这些受他影响的,我在天津去看过他,李秀全、饶孝辑都去看过他,告诉他,他的诗对我们台湾的影响。」
刚好边云波的这首诗,是传递福音传遍地极的宣教工作,而在今年「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发布500周年」的极有意义时刻,宇宙光诞生了此计划—献给无名的传道者叙事诗剧场。
「当中最有名的一句话,我们把它拿来做我们的主题曲,重新编曲,他这段诗成为我们这次演出的主题,我们的合唱团会唱、朗诵队会朗诵。」
林治平谈到特别之处,包括请了3位重要成员—楚云、魏德瑜及佟建隆主颂,并安排合唱团团员团体朗诵;吴锜导演负责多媒体呈现,拍摄剧情影片;同时穿插舞者的独舞、群舞,及高水准的国乐,配合舞台灯光,结合这些多样元素,将无名传道者如何走过孤单、告别父母等历程活现于与会者眼前。
当剧情呈现于萤幕前,诗作激昂的念出,配上音乐、舞蹈,使人热泪盈眶。
想看这段无名传道者用生命交织出的历史?「献给无名的传道者叙事诗剧场」首演于今(20日)晚7时在台北卫理堂登场;第二场将于「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发布500周年纪念日」当天、31日(二) 晚上7时,于中原大学活动中心音乐厅演出。
其余演出场次或演出邀约,可洽宇宙光:02-2363-2107。
一直到现在,我们还是觉得这首诗是我们华人教会历史中,非常重要的一首鼓励、推动宣教的诗。—林治平
林治平谈〈献给无名的传道者〉。(摄影/林葶熙;剪辑/钟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