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r.io content is not displayed due to your current cookie settings. Click on the cookie policy (functional and marketing) to agree to the Powr.io cookie policy and view the content. You can find out more about this in the Powr.io privacy policy.

天路历程 (约翰·班扬创作长篇小说)

《天路历程》为英国约翰·班扬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书分为上下两卷。在上卷中,书中的叙述者在梦中看到一个叫做“基督徒”的人正在读一本书,知道了自己居住的城市将遭天火焚毁,惊恐不已。这时一个叫“传道者”的人指点他必须逃离自己的故乡,前往天国。基督徒背负着世界的重担,从此踏上了艰难而勇敢的历程,为自己、也为他人寻找救赎。下卷写的是基督徒的妻子“女基督徒”和孩子们在一个叫做“无畏”的人的指引下,前往天堂的朝圣过程。
这两个旅程目的及过程基本相似,都是经历各种艰难险阻,最终获得灵魂拯救。但也有不同处,第一部侧重基督徒作为真理的追寻者单独面对神圣的心路旅程,而第二部则侧重于基督徒作为爱的联合体共同追求天国目标的团体生活。其团体囊括了各种类型的基督徒,他们妇孺老幼都有,信心大小不一,胆量力量各异,但在各种境遇中彼此相爱劝勉,彼此扶持担待,并在天路上一同成长。尤如一个满携着爱的家庭,没有竞争、求胜,都是和谐、秩序、体谅、担待和包容。

 (内容简介) 


上卷运用了语言与梦境的形式,讲述“我”在梦中见到了一个名叫基督徒的男子正在读一本书,知道自己居住的城市即将要毁灭,惊恐不已,因而跑回家,把这一不幸的消息告诉妻儿,并商量出逃的办法,可他们不信他的话,还以为他疯了,他只得一人离家出走。在传道者的指点下,毅然决然踏上了遥远而又艰辛的朝拜天国之路。一路上,他先在灰心沼几乎遭受灭顶之灾,后来两次躲开堡垒魔王的冷箭,突破路途两只猛狮的封锁,又在屈辱谷里死战“浑身披着鳞甲”的地狱魔王。再后来,他和另一个天路之客“忠诚”邂逅相遇,两人一同来到‘名利镇”。由于他们不为魔王经营的“名利场”所迷惑而被送受审,“忠诚”被判处火刑。然而,当他的身躯即将被火焰吞噬时,一辆四轮马车从天而降,把他的灵魂接入了天国,而“基督徒”则设法逃出了监狱。此时,“希望”深为“忠诚”的榜样所鼓舞,也随他一起潜逃。他们突破了“绝望”巨人的怀疑堡垒和献媚者的罗网,渡过了冥河,终于到达了至善、至美、至福的天国圣城,获得永生的艰难曲折的历程。
下卷讲述了很久以后,“我”在“毁灭城”郊外的一座树林里入睡后又进入了梦境。在梦中,一位老人告诉“我”关于“女基督徒”和她的四个孩子朝拜圣城的故事。基督徒升天之后,他的妻子想到自己曾经力阻丈夫成行,自觉罪孽深重,悲痛万分。随后天国使者“秘密”传书,令她追随丈夫,朝拜天国。于是,“女基督徒”抛家携子,直充天国之旅。邻居姑娘“慈悲”关心自己的灵魂,也与她结伴同行。她们在途中受到歹徒袭击,被“救助者”所救。后来,“解释者”派力士“大无畏”送她们前行。“大无畏”沿途诛戮了挡道的“残酷”和“屠杀巨人”,击败了骚扰“名利镇”的巨龙,销毁了怀疑堡垒,杀死了“绝望巨人”及其妻子“猜疑”,救出了“诚实”、“低能”、“沮丧”、“畏怯”等天路之客,会合“纯真”、“坚持”等人一同抵达圣城。待“我”醒来之时,“女基督徒”等人已经蒙召进入了天国,唯有她的子女还在彼岸苦苦等待

(创作背景) 


约翰·班扬16岁时参加克伦威尔领导的议会军。战后回到家乡,他与一个出身贫寒的女子结婚。他的妻子带来了两本她父亲送给她的书,一本是《普通人的天国之路》,另一本是《敬虔的生活》。班扬读了这两本书很受启发。在经历了漫长的信仰挣扎后,在25岁那年,他加入了非国教的教会。1660年,他因无执照布道的罪名被捕,随后在监狱中度过了12年的时间,在狱中他就着手写《天路历程》这本书。1675年,他又因非法传教的罪名再次入狱,还好这一次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出狱了。第二次出狱后,《天路历程》首次出版。后来,班扬又写了《天路历程》的第二部分。


(人物介绍) 


主人公

主人公一路前行,首先经过了“消沉泥沼”,身背沉重“罪孽包袱”的基督徒是在路人“帮助”的竭力帮助下才得以从泥沼中爬起脱身。后来在满怀虔诚之心叩拜了耶稣遇难的十字架和坟墓之后,那沉重的“罪孽包袱”才从他身上掉下来。在“屈辱谷”,基督徒遭遇一个代表傲慢的魔怪,其形体像鱼,长满鳞甲,有龙翼、熊爪,还会喷火,主人公打跑了对手,但也受了伤,在“浮华镇”,基督徒与龙身怪物激战——这怪物有7个头,头上还有10只角在途经“死亡阴影谷”时,主人公口诵弥撒经文才得以通过地狱之门,这犹如童话中的魔咒施展作用。在艰难通过巨人的洞穴后,主人公结识了一位名叫“忠诚”的朋友,但在魔鬼把持的“名利场”,两人遭到围攻,而“忠诚”竟被判火刑焚烧。此后,主人公经过了“快乐谷”的诱惑考验,从绝望巨人的城堡里逃脱出来,穿过了“自负谷”,终于来到生命的“安息乡”,在“死亡之河”的对面就是天国的大门,主人公在“希望”先生的鼓励下,克制了畏惧,纵身跳进涌动着黑色波涛的大河,奋力游到对岸。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天路历程》的主旨是让人们遵循基督教义,并通过不断战胜自身弱点与身外的邪恶来获得拯救。
《天路历程》大致同《旧约》和《新约》的主要情节相对应。例如,从基督徒的朝圣之旅我们可以看到《圣经》中以色列人寻找救赎的艰辛历程。班扬所表现的正是当时很多牧师所宣扬的:人类迷失了自己,需要救赎,而只有通过对自己罪孽的忏悔和对耶酥的信仰才能得到拯救。这也正体现了基督教的拯救教义:基督教徒的拯救之路其实就是一条精神进步之路。在这条路上,一个人的灵魂要经历忏悔罪孽,除恶扬善,抑制欲望,笃信上帝,热爱上帝及他人,最终达到一种极纯极乐的状态。  
《天路历程》中人物命名也同样具有很强的宗教色彩。纵观《天路历程》中的人物名称,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散发出来的浓郁的宗教气息。如书中主人公的四个孩子,他们的名字分别是“马太”、“撤母耳”、“雅各”以及“约瑟”。这些人名从怪经》中都可以看到:基督耶稣的12个门徒中就有一个叫马太,而撒母耳则是以色列卓著的先知,基督耶稣的弟弟叫雅各,他也是早期基督教会的领导者之一,雅各儿子叫约瑟,他是雅各的第十一个儿子。书中还提到了富丽宫门的看守人——警醒,这是作者在借鉴了“保持警醒,等待主耶稣再来的日子”与“保持警醒,不要受异端邪教的诱惑”两句话的缘故。书中提到的人物都是《圣经》中上帝赞扬的,他们的特征以及象征的品格都是被上帝所满意的。除此之外,《天路历程》中一些反面人物的名称都是上帝所厌恶的,比如专制暴君魔王亚玻伦、“傲慢”、“自大”等,他们的命运也都因此走向失败。  
《天路历程》中的地点命名以及结构特征方面也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反映着基督的宗教思想。主人公在诚心忏悔与祷告的时候,得到了福音书的启示,带领家人离开“毁灭城”,前往基督耶稣居住的天国“锡安山”,目的是为了得到救赎与永生。在《天路历程》中,主人公想要去的地方是上帝居住的地方——“锡安山”,此地也是一个永恒的天堂。当主人公经历了种种的磨难之后,终于到达锡安山,获得“水恒的生命”,这也象征着实现了基督教思想中所信奉的高尚而神圣的永生。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天路历程》在很大程度是一部宗教寓言,主要体现了宗教改革时期的清教的神学思想,却没有狭隘的宗派主义,并没有什么内容可以让它属于某一个教派独有。除了几行关于教皇的描写,没有任何地方会让一个天主教徒感到不舒服。只有极端的圣公会教徒才会觉得有必要做一些删改。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天路历程》主要是为了宣扬新教关于救赎的思想,却能受到不止是清教徒的广大读者的认可和欢迎。
然而,《天路历程》不仅仅是一个宗教寓言,还具有深刻的历史寓意,影射了当时社会的历史现实,例如最明显的浮华集市。在浮华集市的描写中,班扬向我们展示了复辟时期伦敦的景象,以及当时的封建资产阶级社会。在这里一切都是可以买卖的,包括国土、荣誉、头衔、欲望、快乐、甚至生命等等。欺骗、谋杀在这里都是正常的。“基督徒”和“忠诚”因为追求真理、蔑视名利而受到惩罚(这让我们联想到班扬自己因为布道而屡次被捕入狱)。班扬把当时的世俗社会浓缩到一个集市中。那是一个经济和物质利益至上,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用买卖的经济行为来衡量和操作的社会。《天路历程》展示了复辟时期复杂的英国社会,表现了班扬对当时的社会历史的看法,也反映了基督徒在当时社会中的窘境,一方面是对清教的虔诚,一方面是世俗世界的自私和道德堕落。

 

艺术特色

现实主义

 

 

《天路历程》运用现实主义方法描写英国乡村公路上的一些景象和许多人物,如“无神论者”、年轻的“愚昧无知”、“世故的聪明人先生”、“马屁先生”、“爱钱先生”和喋喋不休的“话匣子”等,他们既代表抽象的概念,又是有血有肉的活人。班扬把他们的动作和谈话写得非常生动、具体。在展开人物性格方面,从日常小事入手,都是怎么想怎么写。在碰到令人失望的事或背信弃义的人,在束手无策或孤立无援时,认为勇气和谅解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可以把班扬看成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先驱。

对话

 

《天路历程》中大量使用了对话。萧伯纳曾经称赞班扬的对话筒洁扼要,生动直率。不仅如此,书中各个人物的语言各具特色,对话成为区分各个人物的标志。比如,“柔顺”很想跟随基督徒去天国,可一旦碰到困难就动摇了,转头回去。“顽固”不管说什么都那么肯定,一定要别人接受他的观点,自认为不需要别人的帮助,也不需要任何指导。而“基督徒”简练直率的语言表明他是一个有决心的、百折不挠的人。同时,班扬不仅用对话来表现人物的外部行动,而且展现他们的内心活动。例如“基督徒”在死荫谷中内心的挣扎犹豫就是通过他内心的对话表现出来的。 [5] 

语言

 

在《天路历程》之前有很多宗教故事描写基督徒朝向天堂的灵魂之旅,但班扬超过他们的地方在于,他简单、平易的文风使故事中抽象的东西具有了生命。班扬对圣经的熟悉,对乡村和外省生活的了解,使《天路历程》中不仅频繁地出现《圣经》的语言,还经常出现一些乡村的通俗口语。班扬所写的正是他所听到的语言,很多现在仍然在口语和非正规语中使用,也没有什么让现代人感到不熟悉。有些用法在英国已经不存在了,而在美国的一些地方却仍然继续使用。用词的朴素是班扬语言的最大魅力之一。

梦境

《天路历程》借助了梦境的形式。班扬把“基督徒”的旅程置于梦境的框架之中。书中的叙述者“我”“在旷野里行走,来到一个地方…就在那儿躺下睡觉…做了一个梦”。在《天路历程》中,梦境和寓言体的使用相辅相成,都引导读者从“基督徒”的旅程中获得更多的宗教、哲学和人生涵义,从多方面探索现实。从某种程度上说,梦比现实更加具有真实性,因为它具有转换的能力,能够引领人们从新的、更深的层次理解现实。在叙述的过程中,班扬不断提醒读者这是一个梦,希望读者能够和他一起来到这个将永恒和现实结合起来的世界。在梦境的框架内,叙述者不断地说“我在梦中看到了……”。“看”可以说也是书中一个重要的隐喻。书中有两个层次的“看”:一个是有形的世界,一个是无形的世界。能不能通过这个有形的现实世界看到那个无形的真理世界,是关系到书中人物能不能得到拯救的重大问题。“基督徒”看到了其他人没有看到的东西,因而矢志远行,寻找天国的拯救。正是这种能够看到无形的真理世界的能力使基督徒能够经受住各种艰难险阻,并最终达到目标。在《天路历程》中,班扬依靠这一视觉的隐喻,将那些只能看到眼前事物的人,同那些通过信仰能够看到真理的人区分开来。而班扬也在暗示读者,不能囿于书中的字面意义,要从中读出深层次的寓意。

寓言体

班扬在《天路历程》中对寓言体的使用充分说明了文学语言的隐喻和象征作用,这使它往往具有超出表面意思的深刻涵义。班扬的语言所创造的既是一个现实的世界,又是一个超越时空的世界,因为超自然性是梦幻故事的必要成分。而隐喻既可以表现人们的直觉认识,也可以表现更高的形而上的思想。《天路历程》的寓言式语言不仅能够清晰地阐释现实的意义,也会使我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现实世界背后的复杂性。对于班扬来说,这些象征性的寓言式语言使他能够同时掩盖和表现真理,它要求读者必须通过对字面意义的各种解释来获得更深层次的涵义。
很多批评家注意到书中拟人化的人物和寓言化的场景所具有的现实主义色彩。同但丁的《神曲》不同,班扬的寓言中是一些真实的人,而不是类型化的角色。尽管他们具有诸如“柔顺”、“老世故”、“慈悲”、“无知”这样的名字,却产生于真实的生活。这些名字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他们的性格,却不具备解释他们性格所有方面的作用。基督徒在路上所遇到的各色人等都是班扬所处的时代英国任何一个集市、或任何一条道路上所能碰到的人。班扬准确地抓住了当时普通人的语言,精确地描绘了他们的行为和面貌,更重要的是,表现了他们内在的情感和精神生活。小说中描述的场景也都是现实的真实写照。书中描写的乡村、田野同复辟时代的英国并无二致,再现了当时英国乡村的景象。班扬不需要从他生活经历以外的地方去寻找绝望潭,富丽宫,或浮华集市,它们就在贝德福德。在很多方面,基督徒的历程就是贝德福德人所经历的。这种现实主义,这种同现实的贴近,是小说强大的生命力所在。 

结构

《天路历程》的结构安排也值得注意。在基督徒的朝圣途中,诱惑与帮助,艰辛与收获相对应。基督徒在各个阶段中所经历的考验、挫折和他得到的教诲、友谊、理解和欢乐形成了平衡。同时,人物外部的行动和内部的思考之间也保持了协调。比如,在安乐地,美丽的风景同“基督徒”生活的安乐和秩序相应。“基督徒”内在的精神境界投射到外部的自然环境中。自然和超自然,人物的内在精神和外部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呼应。

(作品影响) 


《天路历程》一问世就大受欢迎,一年内重印了三次。在班扬去世之前,这本书已经发行了10版,据他的一位朋友说,卖出了10万册。尤其是当时能够读书识字的人群相对较小,因而这个数字就愈加显得惊人。1681年《天路历程》在新大陆出版,立刻成为当地广大清教徒中最负盛名的书。人们把它当成《圣经》一样反复阅看,直到它已经破旧得不能再读。因此尽管《天路历程》多次重印,现在却很难找到较早版本的《天路历程》。现存的第一版《天路历程》仅有五本。1853年《天路历程》被翻译成中文,这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部西方长篇小说译著。这部作品在全世界各地已有多达二百余种译本,是除了《圣经》之外流传最广、翻译文字最多的书籍。 

《天路历程》是一部寓言体小说,这部寓言体作品在西方国家通常被看作是仅次于《圣经》的基督教重要经典,被称为“具有永恒意义的百科全书”,是英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篇章。许多文学家将他和莎土比亚、弥尔顿相提并论,并把《天路历程》与但丁的《神曲》、斯宾塞的《仙后》并列为世界文学中三大讽喻体作品。文学界认为:斯宾塞的《仙后》吸引了诗人,但丁的《神曲》吸引了学者,而班扬的《天路历程》吸引了各种年龄和地位的人,具有很高的“审美意识形态”。
《天路历程》被誉为英国文学中史诗般的旅行。《天路历程》在故事情节、细节描写和人物性格塑造等方面,对后来英国小说的发展也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班扬被公认为英国通俗文学鼻祖,为文学大众化、通俗化和口语化以及英语语言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天路历程》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据了独特的位置。其影响历久弥新。   就其文学价值及在西方文学史上的地位而言,足以和《鲁宾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以及《坎特伯雷故事集》相媲美。书中的近百个句子或段落被“微软公司”作为“世界文学精品引文”收入其百科全书光盘。